Summary

大会概述

本次大会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政策、标准、系统创新、领先应用、未来出行、城市智慧交通、关键核心技术及发展前沿、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AI与汽车、汽车未来开发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系统交流。
参会总人数超过6000人,国内外重量级嘉宾百余人,在线观看大会直播人数累计突破300万人次。展览规模达到3.5万平方米,参展商180余家,观展人数超过8万人次。

Organization

组织机构

组委会主任 组委会副主任 执委会主任 执委会副主任 秘书长 副秘书长
陈吉宁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阴和俊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刘印春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孙军民
顺义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卢山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姜广智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副巡视员
瞿国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
罗俊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支现伟
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
周卫东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

Schedule

日程

日期 会议
10 月 18 日 下午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
晚上 未来之夜(定向邀请)
10 月 19 日 上午 专题论坛(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与政策标准体系
专题论坛(二)系统创新与领先应用
专题论坛(三)未来出行与城市智慧交通
下午 专题论坛(四)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沿
专题论坛(五)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
国际合作圆桌会议(闭门会)
10 月 20 日 上午 院士大讲堂:AI与汽车
下午 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
10 月 21 日 上午 高端对话
闭幕式
10 月18 日-21 日 全天 展览会

Past guests

重要嘉宾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Francois Guichard 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
Aliza Totayo 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官员
Kristin Dziczek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副总裁
Matthew Brent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
Kovácsics Iván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二等秘书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
孙逢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电动化专家
李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董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李开国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进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赵福全 世界汽车工程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李克强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Takao Onoda 日本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JASIC)
Dan Sperling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院院长
徐留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书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吉田守孝 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
唐仕凯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
陈玉东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何小鹏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
朱江明 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
秦力洪 蔚来汽车创始人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百度董事长兼CEO
刘卫国 吉利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
蒋京芳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副总裁
张建中 英伟达中国区总经理
田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副总裁
阚志刚 梆梆安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韩旭 景驰科技CEO
彭永伦 北京质检院副院长
田忠 英特尔技术政策总监
陈锋华 新岸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大林 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卫东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
洪强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
徐长明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连庆锋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汪光玉 江淮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
Jennifer Goforth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电动化总工程师
蒋超 欧拉出行CEO
吴天斌 阳光出行CEO
龚玉勇 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高级总监
吴德平 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慧云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苏岭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舒酉星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
于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
袁鹏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
杨建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四院副院长
严刚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Thomas Meurers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中国区总经理
赵静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顾维灏 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杨晶 京东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
刘健皓 奇虎360车联网事业部负责人
楼天城 小马智行CTO
吴楠 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
程力为 阿里云汽车及智能出行事业部架构师
曹旭东 Momenta创始人
邱纯鑫 速腾聚创CEO
裴军 Cepton创始人兼CEO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戴麟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徐和谊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石建辉 中金智行基金合伙人
沈晖 威马汽车创始人
夏珩 小鹏汽车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彭能岭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
安尔翰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高级执行副总裁
辛克铎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惊雷 仲德基金合伙人兼总裁
黄刚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刘俊峰 科大讯飞副总裁兼智部总经理
张永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凌勤杰 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张春林 长春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
王云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
吕晓峰 华为LTE-V2X产品线总经理
刘向宏 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
古惠南 广汽新能源董事、总经理
李晓耕 神州优车集团副总裁
郑赟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
王志勤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
项党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
边宁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智能网联部副部长
王刚 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Wonderful review

精彩回顾

主持人

李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骏院士主持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主论坛。
主题报告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科技公司一起携手,沉下心来打磨三项基本功:一是网络连接能力,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三是安全能力。
我们非常愿意成为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助手,帮助汽车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对汽车企业来说,要摆脱沦为生产车间的命运,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连接,打通从造车到用车的价值链,真正触达终端用户。我们将向汽车企业提供安全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最终,我们希望与汽车企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生态。
主题报告

Hubertus Troska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六年来,戴姆勒在全球各地试验自动驾驶汽车,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希望车辆能够适应高密度市内交通、稍微低密度区域以及高速公路等路况,这样就能够保证车辆正确的识别标志和路上的物体。在中国,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我们也是百度“Apollo 计划”的成员,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学习中国的路况,同时助力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主题报告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百度要打造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时代的一个全新生态。目前Apollo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驾驶生态,有接近130 家的生态合作伙伴。安全永远是智能驾驶的第一天条。车路智能协同的实现,将在基础设施层面为无人车上路提供安全保障,推动无人车大众时代的加速到来。
主题报告

吉田守孝

丰田汽车副社长

我们对出行社会的愿景是: 移动不再是阻碍变革的鸿沟,而是助力实现梦想的引擎,我们会让所有人享受移动出行的自由与快乐。丰田是以生产系统和作为TPS 的公司而被大家熟知,丰田生产系统的精髓是将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量,Just In Time。丰田作为出行公司,也是基于这种Just in time 的理念,向客户提供出行服务。
主题报告

李书福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是相互统一的有机体,我提倡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但是不等于反对全球自由贸易,我是一个开放主义者,我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我支持全球自由贸易,我赞成中国汽车工业更加开放,鼓励中国汽车工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我认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就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非常广宽的创新发展机会。吉利作为一个中国的汽车公司,应该与全球汽车同行携手合作,广泛联合,尤其在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架构研发方面寻求共同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使用规模,减少风险;必须在创新研发方面走出坚实步伐,在人才培养方面大胆投入,宽容失败,鼓励探索。
主题报告

徐和谊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汽集团借助“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这个重要的平台,正式发布北汽集团智能网联汽车五年行动计划,即“海豚+”战略——对于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未来思考,重点聚焦在“保护、优化、解放、个性、和谐”这五个维度。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海豚+”战略,到2022 年力争实现所有产品具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功能;力争成长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网联科技创新中心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主题报告

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在长期的垂直整合和集成创新中,比亚迪掌握了产业链上大量的核心专利技术,也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结合自身优势,比亚迪致力成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我们面向全球2000 万开发者开放汽车上341 个传感器和66 项控制权,联合互联网、AI、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汽车智能应用、出行、物流、保险、高校及设计公司一起参与平台建设。20 年或30 年后人们会看到,我们今天的一小步会是变革汽车行业的一大步,是颠覆智能生态的一大步,甚至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一大步。
主题报告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互联网应该是汽车的另外一个基础设施,而不只是被作为一个接入的网络来看待。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未来,如果汽车不能解决对城市资源的消耗问题,那么它还只是原来汽车的一个延续。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最后一定是要保证它对资源的消耗是下降的。我希望,因为有了智能网联汽车,以后的汽车就不需要占用过多的城市资源来完成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的支持。
主题报告

何小鹏

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作为一家智能汽车制造公司,小鹏汽车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包括汽车硬件整合、系统整合以及强调智能汽车基础的自研工作,同时建立一个开放运营生态,做好用户服务运营、市场运营等。
实现智能汽车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它是唯一软硬件结合、年销量过百万、零件个数也过万,且代码量还过百万行的产品。我相信一点,企业必须有足够强的研发、足够强的品牌,必须从中国走向全球,才有可能抓住从大变强的机遇,这也是那么多新创企业加入到智能汽车行列的原因,也是小鹏汽车想做的改变。
主题报告

陈玉东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博世作为一个零部件技术系统的供应商,致力于助力整车厂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好的互联网汽车。博世在动力总成领域的战略是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是另外一个博世重金投入的领域,并在感知、决策和执行方面都建设了核心技术能力,在中国市场,博世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些技术的量产和商业化。
同时,作为一个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技术公司,博世也希望结合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加上软件和服务,实现博世整体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在转型中,博世已搭建了所有的互联网基础,包括与软件构建的相关公司进行合作,搭建了博世的物联网云,也和国内的很多云服务公司进行了合作。
主题报告

于凯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

智能网联汽车是信息通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道路交通行业加速跨界融合变革的新产品,是全球产业创新的热点,也是未来国家竞争发展的制高点。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打造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国际平台,有利于推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主题报告

罗俊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持续加速,吸引了全球资本和人才积极投入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浪潮中。传统企业在加速转型,大批创新公司不断涌现,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硕果累累,产业链布局日趋丰富,各地测试示范积极踊跃,并已有L2 级别车型量产。
主题报告

Francois Guichard

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

如今,国际社会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有着类似的愿景,我们相信智能网联是未来的大趋势。在城市化、道路安全、人口老龄化以及数字化趋势之下,我们相信这可以推进汽车自动化和网联化的技术发展。在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这样的共识。
主题报告

袁鹏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

聪明的车需要有聪明的路,车路协同应该是重要的技术路径。未来,通过建设聪明的路,道路基础设施将会有更精准的感知,车与路能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将会更好地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主题报告

垣见直彦

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自动驾驶推进办公室负责人

对于日本来说,汽车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我们应该在技术发展上做很多工作,与此同时也不要忽略法律系统和商业运营,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接受程度。
主题报告

杨建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标准体系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标准体系不仅仅是给做标准人看的,还要给用标准的人看,包括给厂家、产品研发单位、开发单位以及管理部门看。现在已有的产业管理、产品研发、应用开发,以及后续的专业产品开发,都应该被梳理进去。
主题报告

王博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共性技术事业部副院长

从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欧盟、日本、美国都处于大规模的实验和部署阶段,没有完全的进入商业化。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计划到2020 年ADAS 自主份额达到50%,2020 年满足5G 商用要求,目前各地已陆续颁发了自动驾驶公开道路的测试牌照。
主题报告

Thomas Meurers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中国区总经理

我们没有办法独立应对当前的挑战,必须携手合作。ICV、自动驾驶汽车在未来会成为发展的趋势,而且我们也知道每个人都应该履行他们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对于中国和德国来说,我们应该共同去应对这样的挑战,实现二者的最佳成果和最大利益。
主题报告

赵静炜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在政策标准体系里,我们提出了两个建设目标,就是在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重点规划了30 项标准制定项目;2025 年系统形成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标准体系,总计标准项目有100 项,以支撑和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融合发展。
主题报告

Takao Onoda

日本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JASIC)所长

传统车辆需要在安全性上获得一系列的批准才能成为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员也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够安全驾驶。三级以上自动驾驶状态的技术会有很大的变化,车辆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保障安全。所以在追踪测试工作中,要创建一种全新的评估方法,虽然这对于二级自动驾驶汽车是不需要的,但是对于三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却是必要的。
主题报告

李开国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需要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和应用两个层面的热点问题,包括环境感知与智能安全、开发与测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应用与产业化技术等工作。
主题报告

李克强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要有五大基础平台,包括智能网联车载计算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以及信息安全基础平台,以支撑产业系统竞争发展。
主题报告

彭能岭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研究院副院长

面对智能化水平的测试体系挑战,如何在有限开发周期内完成对产品的全面测试,以及产学研主体如何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场景数据库,对于自动驾驶产业意义重大。
主题报告

黎予生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

目前,制定行业统一标准非常重要,应优化和完善道路建设及维护标准,降低自动驾驶汽车应用难度,加快中国标准的V2X 系统部署,实现道路、道路设施、车辆、行人等联网。
主题报告

辛克铎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汽车工业互联网即将来临,新时代基于5G 的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智能服务不仅是以车为中心,而且是通过车、交通和城市给每个生活场景带来变化。
主题报告

安尔翰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WICV 给戴姆勒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戴姆勒一直以客户为中心,在整体策略上强调CASE,即智能互联(C)、自动驾驶(A)、共享出行(S)、电力驱动(E)。未来,戴姆勒会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主题报告

Dan Sperling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院院长

电动化和自动化毫无疑问会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而推进的速度和如何发展才是我们需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政府从政策角度进行引导,支持创新和变革。
主题报告

程惊雷

仲德基金合伙人兼总裁

自动驾驶、互联、电气化和移动共享是最能影响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因素。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条件,智能化是关键,共享化是趋势。这四个特征是发展下一代汽车产业及出行服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主题报告

黄刚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车网协同、5G 自动驾驶行业需各方携手共进,有政策性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也有平台建设和运营主体等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协同,车网协同会不断地向前推进,从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
主题报告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需汽车制造业、交通产业、通信产业、IT 产业和运营产业等多种产业跨界融合共同推动。
主题报告

刘俊峰

科大讯飞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我们正处在汽车智能化升级时代,真正的下一代智慧智能汽车,除传统的内外饰、动力系统以及品牌外,交互和智能网联属性将会成为车企品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题报告

翟海涛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SDC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是AUTOSAR 组织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开发会员,也是唯一一家向该组织注入技术和标准的公司,技术集中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架构,以及架构安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主题报告

刘小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

衣食住行,在过去商品短缺时代,人民把吃饭穿衣摆在首位,现在出行的地位越来越高, 而且人们对出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环保、智能、便捷,给智能网联汽车带来发展新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未来出行发展趋势、智能交通与智能城市规划等热点问题。
主题报告

乔跃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从2015 年起,工信部结合不同地域的产业技术,打造了七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交通示范区。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标准、技术、资金等手段引导,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探索智能交通体系的 建设路径。
主题报告

谢斌

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当前,湘江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发力,一是在基础层面,主要是夯实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大数据等发展基础;二是在技术层面,主要是突破雷达、传感器、车联网、高准地图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三是在应用层面,以扩大整车、云服务、智慧公交、智慧物流、共享出行等商业场景为主。
主题报告

张春林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专务高级经理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应该走开放共享的道路,我们示范区、车企等,都希望通过开放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主题报告

王云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

我们主要侧重于交通领域的三个革命,第一个革命就是电动化,第二个是出行共享,第三个是智能化,这三个革命是对交通出行具有很大影响,可能改变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主题报告

吕晓峰

华为科技LTE-V2X产品线总经理

我们在推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产业过程中,发现很多行业最看重的是中间产生的大量数据。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以后产生的数据可能会从现在的每天几十兆、几百兆到未来的海量数据,这可以为其他很多行业创造一些新的业态。
主题报告

刘向宏

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研发还是车路协同,都需要有多个企业、多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我们开放了汽车产业、通信产业,还有系统集成产业,未来希望各个高校和政府一起来做城市智慧交通下一步的开放工作。
主题报告

古惠南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未来的车是什么样的?大家肯定想到无人驾驶汽车,我们也在研究制造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研究是汽车领域的核心,我们明年将会推出L3 级的车型。以后汽车的功能肯定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这么简单,它将成为你的伙伴。
主题报告

李晓耕

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我们收集到的道路、乘客、司机等相关数据,可以让机器学习从人类的视角进行驾驶。驾驶行为数据可以让机器学习到人类是如何进行操作的,LBS 数据可以学习车辆如何适应道路与行人的关系。
主题报告

刘海舟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CTO

未来出行对于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视角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对于驾驶员来说意味着体验的变化;对于车厂来说意味着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的转变;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对于行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商机。
主题报告

郑赟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

自动驾驶是构筑未来出行格局的重中之重,受技术、商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自动驾驶在出行服务方面呈现着一个非常明确场景化的特点,即具有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服务运营经验的科技型企业有望贯穿价值链。
主题报告

孙会峰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未来已来,变化是持续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积极的去拥抱这种变化。我们需要考虑行业发展趋势和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策略。
主题报告

张进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产业振兴技术先行,特别是对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新兴产业来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可以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共同研讨计算平台、AR 芯片、控制芯片、激光雷达、信息安全以及仿真测试等方方面面的技术和应用。
主题报告

王刚

阿里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自动驾驶,不但需要研发聪明的车,也需要研发聪明的道路,让它们配合起来,形成协同智能,更好地处理自动驾驶面临的困难。
主题报告

王志勤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

通信技术是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它能连接聪明的车和聪明的路,其中,C-V2X 技术和单车智能化技术能够很好的结合,能支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应用服务升级,助力整个汽车实现智能化和网联化。
主题报告

项党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副总经理

关于上汽在网联方面开发的进程,我们从C-V2X 开始,逐步往5G 方向发展。我们觉得V2X 技术促进整个智能网联人、车、路的融合应该是跨界的,所以在V2X 方向上,我们要实现汽车业、通信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的融合与贯通。
主题报告

李丰军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研发总院副院长、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

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出行给产业带来五大影响:一是跨界冲击加剧竞争;二是从产品竞争逐渐升级到了产业生态竞争;三是产业价值重新分布;四是数字化转型逐渐加速;五是知识融合不断加快。
主题报告

边宁

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智能网联部副部长

我们对于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理解是:智能化主要是自动驾驶、智能安全以及智能化可以给驾驶提供相对便捷和舒适的驾驶环境;网联化主要聚焦于共享、安全、服务等方面。
主题报告

刘卫国

吉利汽车研究院总工程师

AI 是否能解决未来三级和四级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统筹来看,AI 是非常好的技术,但是如何把它作为核心技术,作为基于规则的综合系统去做,将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主题报告

张建中

英伟达中国区总经理

从2010 年开始,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可是大家对计算力的要求在无限增长,AI 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对于大数据应用的挖掘和利用,促进了对强大计算力的需要。
主题报告

田锋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副总裁

第三次汽车工业革命的最大特征是软件定义。以前买车看汽车排量、看悬挂,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我们认为以后的车更多是从软件角度去定义,汽车有可能成为人类拥有的最大、最贵的移动终端。
主题报告

阚志刚

梆梆安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是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深度融合,从网络安全人员的角度看待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我想呼吁大家一起建成基于生命周期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体系。
主题报告

韩旭

景驰科技CEO

目前,我们已经成为能够自动驾驶穿越隧道的自动驾驶公司,这个技术难点很不容易,因为在没有GPS 情况下做自动驾驶是很难的,而且要完成多种天气状况下的自动驾驶。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且是在近期就具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来实现商业化。
主题报告

田忠

英特尔技术政策总监

我们带来的责任敏感安全模型能够实现我们提出的自动驾驶四个目标: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透明,第三个是经济,第四个是实用。它作为一种开放的透明的行业标准,为自动驾驶汽车决策过程提供一个可验证的安全保障。
主题报告

陈锋华

新岸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我们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车上,但是在整个体系中,我们认为车只是一个APP,推动这个体系发展核心关键的是网。如果与互联网类比,我们可以说车联网是网,智能车是一个APP,就像我们当初没有网络的时候,计算机其实属于一个单机的时代,如果将来没有车联网的话,所有的车将停留在单车的时代。
主题报告

胡大林

北京赛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动力学模型好不好,关系到算法测试准不准。我们找到了四十多个参数,可以有效地把车身动力学模型特征值表现出来,比如底盘,尤其是轮胎的力学等关键点。
主题报告

方哲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碰撞安全实验室主任

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由三个很大的专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构成的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从产品到加工制造,再到测试验证,只有这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的迭代,才能够推动技术和产品、产业的升级。
主题报告

蔡旌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驾驶员辅助系统业务单元研发总监

自动驾驶是未来出行的发展趋势,Level2 已经在中国落地了,我们看到很多项目得到量产。我们认为Level2.5 或者Level3 指日可待,Level4、Level5 需要更多开放和合作。
博世致力于中国市场,通过在本土建立产品和系统开发技术及能力,在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不同的领域的合作,充分考虑中国驾驶行为及环境工况开发适合本土的功能,与行业合作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政策建设。
主题报告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以前,汽车的开发者都是来自车企。如今,未来汽车的开发者全不是传统车企人员。汽车作为机械的属性已经非常成熟了,作为电子、电控的设备也已开发完成,代表未来汽车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都是需要用软件去支持的,所以未来汽车的属性最大的改变是软件、代码。
主题报告

顾维灏

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Apollo Pilot 主要针对商用车、私家车、共享汽车、货运车等四种分类,以及高速、城市拥堵、取停车、园区等四个场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持续学习”,只有不断地持续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
主题报告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技术不是拿来吹的,而是拿来用的。算法改造社会,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制造、智能城市都是流程再造。未来的竞争在于每个人、每个公司能用一粒电子干多少事。谁用一粒电子完成别人要两粒电子才能干的事情,谁就赢了。
主题报告

吴甘沙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就像用造火箭的技术造飞机,再用卖飞机的钱提升火箭技术。为此,驭势科技直接做开放道路L4 级别技术,然后再降维到具有确定边界的L3 和L4级别场景。
主题报告

曹旭东

Momenta创始人

Momenta 的愿景, 一是安全, 希望用技术和产品将事故率在10 年内降低40%,挽救100 万人的生命。二是解放驾驶员时间,希望在10 年内解放驾驶员100% 的时间。
主题报告

杨晶

京东自动驾驶中心总经理

无人驾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物流场景是无人驾驶技术落地最好的场景,京东将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这项事业,为更多企业和用户带来更大价值。
主题报告

刘健皓

奇虎360车联网事业部负责人

安全是需要长期持续运营的,所以要对网络、汽车所遭受的攻击有预见能力,要有相应的安全运营平台,实时看到现有系统中发生的攻击,以便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主题报告

楼天城

小马智行CTO

小马智行是专注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初创公司。十几年之后,无人驾驶或将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智慧城市也将变成可能。未来智慧交通的关键要素是技术、产品和运营,无人驾驶测试区的运营,有助于解决无人驾驶在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主题报告

吴楠

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

图森专注于自动驾驶重型卡车生产,是全国首家拿到道路测试牌照的重卡企业。力图用自有技术解决重型卡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感知、决策、定位、地图、路径规划等问题。
主题报告

程力为

阿里云汽车及智能出行事业部高级架构师

“车机”不是手机,车载地图即桌面。下一个流量入口可能就是车载地图,我们需要对车载数据进行处理,以快速响应市场。
主题报告

邱纯鑫

速腾聚创CEO

未来所需的激光雷达是车规级、易量产、高分辨率、低成本的。我们的目标是2020 年做出200 美元的激光雷达产品。
主题报告

裴军

Cepton创始人兼CEO

Cepton 是诞生于美国加州硅谷研究激光雷达的初创公司。激光雷达可用于测绘、航天、探测,2000 年左右用于汽车和自动驾驶。目前,只有激光雷达能够为驾驶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反馈信息。
主题报告

赵福全

世界汽车工程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近年来,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原来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车企向移动出行转型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还融入了很多新力量,现在就有一股新势力正在涌入,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创新思想。
对话嘉宾

陆群

前途汽车董事长

我们很尊重造车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的“新”,本质上不是时间上的“新”,而是思想、做法的“新”。如果它是新来的、刚刚成立的,却完全按照老方法去做、按照旧的思维思考,那它就是老式的。
对话嘉宾

朱江明

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

未来,零跑希望以智能汽车为主打方向,把自动驾驶标配化,把汽车成本降下来,每一辆车都配上自动驾驶系统和车机互联系统。同时,底层技术用上中国技术,不依赖于全球供应链。我们希望底层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智能驾驶,从芯片、算法,到整个感知零部件,再到整个电驱等,掌握这些核心的东西,我们才能和全球顶尖企业站到同一个舞台上。
对话嘉宾

夏珩

小鹏汽车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所有的新生事物不是凭空想象的,一定是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在于消费者,在于客户。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一方面在服务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解决大家对于智能电动车里程的焦虑;另一方面,做更多突破性的创新,未来我们希望把汽车做成很科技、很酷的产品。
对话嘉宾

沈亚楠

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总裁

从2015 年开始造车,我们对整个市场充满了期待。之所以选择造车,是因为我们发现消费者买不到心仪的产品。我们造车的出发点,是造客户真正喜爱的产品,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我们接受预定,并非为了收定金,而是希望听到更多消费者的声音,让大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配置需要调整,什么样的设计需要再做变化。
对话嘉宾

石建辉

中金智行基金合伙人

包括BAT 公司在内,各资本力量都想挤进智能网联汽车中来,政府、消费群体和企业都想把事情做成,这是推动中国在车网联、电动化方向上引领全球的动力。5G 技术和硬件支撑,包括算法控制系统的整体逻辑,这些都在可以投资的范围内。未来10 年、20 年,汽车产业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变革,这更加需要我们从专业角度看待产业的发展,赚快钱是越来越难的。
主持人

高朋

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

今夜的北京,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成功开幕而格外璀璨。
我国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高度重视,顺义区是北京市汽车产业大区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主要承载区,我们衷心希望与各界一道共同把握时代机遇,开展更广泛的技术、产业交流与合作,建设开放、共享、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共同开创人类智慧出行的美好明天!
主题报告

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变革演进的主要方向,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作,统筹推进顶层设计、协同创新、标准法规等各项工作,积极务实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加快发展。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创共赢,共同推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主题报告

徐和谊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题报告

上田达郎

丰田汽车公司专务董事

Hosts

主办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

Organizers

承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汽车知识》杂志社、《智能网联汽车》杂志社

Relevant

大会相关信息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京沈路与天北路交汇处西北角

电话 010-84600000

乘车路线
观众可乘坐915、915支2、915支3、916、918、923、934、936支、936区、942支、955、970、980、987等公交线路至顺义马连店或花梨坎公交车站下车,步行前往新国展参观即可。


无论您从北京的哪个站点进入地铁乘车,均须汇聚到望京西站换转乘地铁15号线后约10分钟可抵达新国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