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大会概述

本届大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全球产业与生态构建、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计算平台与信息安全、智慧交通与未来城市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系统交流。
本届大会得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国内外重量级嘉宾140余人,10000余人次参加各类论坛,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300万人次。大会展览面积5万平米,200余家国内外企业携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展,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

Organization

组织机构

组委会主任 组委会副主任 执委会主任 执委会副主任 秘书长 副秘书长
陈吉宁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王小洪
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
李小鹏
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
怀进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殷勇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辛国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杜航伟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
刘小明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宋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杨秀玲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东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李江平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
庞松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
刘兴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
孙军民
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
瞿国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
罗俊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张明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巡视员
邹力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巡视员
刘兴平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
孔磊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刘文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支现伟
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
周卫东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
姚振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Schedule

日程

日期 会议
10 月 22 日 15:30-18:05 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
第一阶段:战略与发展
第二阶段:创新与协同
18:30-20:30 未来之夜:百年汽车·荣耀征程(定向邀请)
10 月 23 日 09:00-11:55 主论坛
第三阶段:开放与合作
第四阶段:前沿与探索
14:00-17:00 专题论坛(一)全球产业与生态构建
专题论坛(二)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专题论坛(三)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
10 月 24 日 09:00-12:00 专题论坛(四)计算平台与信息安全
名家讲堂:迎接汽车变革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交流研讨会(闭门会)
14:00-17:00 专题论坛(五)智慧交通与未来城市
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
同期活动:“芯创杯”高校未来汽车人机交互设计大赛
10 月 25 日 09:30-11:30 北小营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小镇专场活动
对话智者:企业家对话
国际合作圆桌会议(闭门会)
14:00-17:00 闭幕式:大会总结、成果发布、战略签约
10 月22 日-25 日 全程 智领未来发布平台:企业战略发布会
同期活动:智联未来自动驾驶演示体验活动
同期展览展示

Past guests

重要嘉宾

李在摄 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主任
彼得·西曼斯基 欧洲委员会能源运输和气候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
垣见直彦 日本内阁府科学技术与创新委员会(SIP/PRISM)项目顾问
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铁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科学院院士
Kaushik Rajashekara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 Fellow、休斯顿大学教授
葛树志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发起人
Erik Jonnaert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
Joachim Damasky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董事总经理
王晓秋 上汽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
Alejandro Vukotich 宝马集团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
陶琳 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
李想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徐直军 华为轮值董事长
张宝林 长安汽车董事长
田家美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李丰军 AUTOSEMO主席、中汽创智CEO
高峻 采埃孚集团亚太区首席信息官
张进 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王博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共性技术事业部副部长
李丹 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商务领事
王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增照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技术推广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许艳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俞经民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何举刚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总经理
李春 苏州金龙客车总工程师
陈春霖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枫 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技术官(CTO)
孙会峰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Ian Smythe 安谋有限责任公司全球市场副总裁
沈莉 新思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
邱巍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生态创新官
马潍 General Manager and CEO of Changsha Intelligent Driving Institute Ltd.
万蕾 华为Fellow;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无线标准首席
陆永青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鲲云科技首席科学家
段伟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心主任
李震宇 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
杨冬生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兼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
李斌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张勇 合众汽车总裁

Wonderful review

精彩回顾

主持人

殷勇

北京市副市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之际,我们相聚北京,以共建生态智领未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隆重举行2019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这是我国政府批准举办的唯一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类别的世界性大会,也是全球最大规模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的国际会议。
致辞

陈吉宁

北京市市长

北京是中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新技术和新场景应用最快、最多的城市。北京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技术要求》,努力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科学管理体系。
下一步,北京将以安全为红线,围绕北京2022 冬奥会等重大项目,在全市开展更大规模、更多场景的示范应用,提供多级别、多种类的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及创新交通形态验证环境。
致辞

王志清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数据赋能交通的发展;与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论证了6 个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试验基地,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要求持续坚持、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确保安全、反对垄断的原则,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致辞

杜航伟

公安部副部长

公安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完善法规标准,推进示范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集中攻坚,推动落实。借此机会我有三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助推产业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示范应用,确保安全可靠;三是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共建产业生态。
致辞

苗圩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自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以来,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发布实施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行动计划,组建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组织开展了公共道路测试和应用的示范,加快推动5G 的商用和V2X 通讯基础设施的部署,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明确,创新的活力更加强劲,发展的环境在持续的优化。下一步,我们将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着力的促进融合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主旨发言

Erik Jonnaert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为了能够加速自动驾驶的发展和实施,全球协调统一的法规至关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让它安全地发挥功效。
欧洲汽车行业致力于和中国伙伴合作,我们可以携手努力在国际层面、在联合国层面,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合作,比如说我们会加强欧中工业对话机制下的合作项目。
主持人

葛树志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世界各国开始抢占新一轮变革先机,中国也把智能网联作为汽车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全球汽车业精英纵论产业大势,辨析技术路线,展望市场前景,描绘未来蓝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主题报告

徐留平

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一汽和红旗把智能网联技术总结为旗、微笑Smile。S 是智慧的意思,m 是驾驶、运动,i 是信息和娱乐,l 是网联,e 是安全。我们从smile 五个领域构建技术竞争力,并将其划分为三个技术阶段,到2020 年叫知你,到2025 年叫懂你,到2030 年叫融你,这也大致描述了中国一汽和红旗在智能网联领域中的步伐。
主题报告

Christopher A.Pissarides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院院士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我们认为社会为交通革命做好准备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技术能力,为交通革命做好准备。智能网联汽车能减少交通拥堵,带来期望率更高的公共交通和乘车服务,我们还要借助于移动设备,从移动设备中获取更多数据,挖掘更多价值。
主题报告

徐直军

华为轮值董事长

华为公司不造车,我们聚焦ICT 技术,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以及相关的云服务来帮助车企,快速的造出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真正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合作伙伴造好车。
主题报告

张宝林

长安汽车董事长

长安汽车携手腾讯、华为、博世、百度等合作伙伴组建北斗天枢联盟,建立智能汽车云以及全球数据中心,完成基于5G 新一代L4 级智能驾驶的首个在开放式公共道路商业示范化运行,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合资组建了T3 出行,打造智慧出行生态平台,坚定不移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主题报告

徐和谊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汽集团坚持走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坚定实施“海豚+”智能网联汽车战略,与华为、博世、百度、科大讯飞等战略合作,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产品转化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与工信部、紫光集团、中兴通讯等伙伴正式签约合作,进一步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接下来,北汽集团将凝聚智能技术硬核,以L3、L4 高阶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构建智能生态共同体,面向冬奥,雄安新区等重大需求的示范应用,打造智能交通的新标杆。
主持人

董扬

世界汽车组织第一副主席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比其他国家有什么优势,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车路协同,我们正处于智能道路建设时期,我们的通讯技术比较发达,我相信这会是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条比较明显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此,我建议汽车行业要敞开胸怀,拥抱能源行业、交通行业、通讯行业、新技术行业,不要怕被别人颠覆,不管是什么新技术,将来还是装在我们车上,汽车不会被别人颠覆。
致辞

周伟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型技术在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自动驾驶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测试验证体系,推动试点示范建设,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应用的示范,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和场景,组织开展自动驾驶的物流、自动驾驶的摆渡等试点,在实验中检验技术可行性,探索自动驾驶和网联汽车技术落地的有效途径。
主题报告

李在摄

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主任

国际电联对进一步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非常重视,通过信号的分配支持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并且通过标准的制定来保护车辆的安全,确保OTA(空中下载技术)更新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电信标准局非常重视标准,希望通过标准制定来保护车辆安全。我们有很多高质量的通信设备、通信标准,目前已经开发了测试标准,我们核查智能手机和车辆进行联动,提供衡量服务,提供高效音质。
主题报告

Joachim Damasky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董事总经理

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为汽车起源于德国,我们有技术应用资源和节约资源,但面临非常独特的挑战。我们德汽协成员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标准化、统一化,能够有统一的测试发布的程序。当然,自动驾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全行业长期的任务,我们应该确保一切是安全进行的,大家合作建立一个共赢的未来。
未来5G 如何确保更多系统连接到现有的车辆上?德汽协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是一个所谓中立的服务器概念,通过服务器的连接吸引数据进行共享,部分数据可以提供给公众,还有一些数据可以跟服务提供商进行共享,这样将来的增值服务会很多。
主题报告

王晓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上汽集团清楚认识到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出行生态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巨大工程,智能网联汽车要想实现商业化落地,并真正成为移动智能终端和生态服务平台,必须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发展。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要做到四个坚持:第一,坚持从本土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和使用场景出发,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商业化落地;第二,坚持利用国际国内产业链优势资源,通过高水平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坚持在开放条件下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和关键系统的自主开发能力;第四,坚持共享化发展,加快产品与服务相融合,共建智慧出行新生态。
主题报告

Kaushik Rajashekara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Fellow、休斯敦大学教授

智能网联汽车为何是与电驱动结合,而不是与传统燃油车结合。是因为智能网联的设备,对于传统燃油车来说是需要增加油耗,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是减少电池续航时间,这是功耗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负载10 公斤和200 瓦情况下,车载计算机贡献了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子系统总负荷的一半,由于功耗、重量、阻力、数据传输增加,CAV 就是网联自驾车的子系统,可以将车辆一次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3%-20%。
主题报告

Alejandro Vukotich

宝马集团全球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

自动驾驶真正的鸿沟是L2 到L3,需要立法机构帮助解决从驾驶员责任转移到车辆的责任,如果说有了法律框架,宝马就会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也就是说车辆能逐渐取代驾驶员,系统会自动启动很多的辅助功能来帮助人类解决在驾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前宝马使用的ADAS 系统,能够降低严重的风险,如果开启ACC 系统,正面碰撞的严重情况可能就会减少70%。
主题报告

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交织期就是市场创新程度和产品孵化,2019 年-2025 年就是在困难的交织期,自动驾驶的L4 大概要到2025 年、2035 年、2045 年。我个人认为有四个独角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期望,包括自主泊车、定点接送、快速公交、有限地域的无人驾驶出租车。5G、自动驾驶地图、无人驾驶的安全管理,是无人驾驶落地最基本的生态要求,我认为这些领域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主题报告

田家美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传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商品、大规模定制化等等。我学的是传统分析的方法,我称之为传统法,但现在大数据时代来临,大量的数据需要全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我们要关注数据的质量,还有数据的数量。自动驾驶会消耗太多数据,处理大数据我们要非常谨慎,要看这些数据,要映射、绘图数据,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在哪里,要去哪里等等。
主题报告

李克强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我们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定位就是在智能汽车发展过程中产业化和应用过程中,对所涉及的一些前沿基础共性交叉,甚至是一个产业难以完成的任务,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产业化。
我们认为会有五大技术平台出现: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智能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
主题报告

彼得·西曼斯基

欧洲委员会能源运输和气候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

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将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安全、拥堵、环境,这些都是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向上发展的一些因素,不过,得益于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以及共享化的出现,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加安全、更加清洁、低延时的未来出行。
主题报告

李丰军

一汽集团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

一汽集团的计划战略目标是要构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全场景平台架构,第一阶段通过服务用户生态连接;第二个阶段从体验化方面达到懂你的水平,协同感知来理解用户。第三个阶段在2030 年实现融你,人车合一,协同云控,以及类人感知的功能。
主题报告

垣见直彦

日本内阁府科学技术与创新委员会(SIP/PRISM)项目顾问

日本政府已经授权了一项行动计划,旨在促进自动驾驶系统的法律改进和驾驶环境,实际上这直接显示了日本汽车协会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系统有着详细地发展计划。
主题报告

尹颖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智能网联技术被认为是汽车产业变革中的战略性技术,在产业变革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聚焦用户。未来谁能拥有更安全的智能驾驶技术,谁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谁能满足用户驾驶需求和情感需求,将是产业变革的新要求和新变革。
主题报告

高峻

采埃孚集团亚太区首席信息官

为了下一代出行的新四化,采埃孚将专注在车辆的运动控制、集成式安全系统、电驱动以及自动驾驶四个领域。
主题报告

张进

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当前来说,不同的企业也是从各自维度来加入到智能网联产业当中,从传统的车企包括传统的供应商,互联网企业包括出行服务的这些企业,都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也为智能网联行业增加了一些赋能。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这两年陆陆续续也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指导意见和政策法规,加快了中国的智能网联创新技术发展。
主题报告

洪强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 (CAR)资深科学家

2019 年9 月,美国交通部宣布授予7 个州总计6000万美元的自动驾驶测试和研发项目,不仅涵盖了乡村、都市等地区的无人驾驶,甚至还针对物流、公交等专业领域进行了全面测试。
主题报告

王博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前沿共性技术事业部副部长

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交通信息以及通讯系统深度融合的一个典型的复杂的信息物理系统。我们所说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物理系统不单纯是指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内部的信息物理架构,比如说它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比如说它的预控制器,而是把整个汽车放在未来智慧城市,以及未来智慧交通一个整体的环境下来考虑。
主题报告

Francois Guichard

联合国道路运输局汽车安全处官员

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需要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比如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需要具体涵盖到车辆的各个方面的细节工作,包括环保、安全、总体安全、照明等具体细节,联合国道路运输局希望能够为成员国提供法律法规方面的指导工作,助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题报告

李丹

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商务领事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将会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更好地发展。
主题报告

斧田孝夫

日本交通安全环境研究所高级主管

高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能完全落地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现在还缺乏一些安全验证系统。而关于技术监管、关于不同车型的批准和检验,不管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都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主题报告

王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

目前,联合国已经改组成立了自动驾驶工作组,制定出台自动驾驶框架文件,基本完成信息安全及软件升级技术内容协调,也已经启动了EDR/DSSAD 联合国法规协调,协同推进自动驾驶功能及新型评价方法法规协调。
主题报告

彭永伦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副院长、常务副主任

智能网联汽车是由汽车、智能和网联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只有验证自动化的系统安全发挥功能,才能够真正地为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保驾护航。
主题报告

张增照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技术推广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当智能网联汽车,特别是无人驾驶汽车走向公路以后,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底层单元的可靠性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忽视底层单元的可靠性,可靠性的基础就会减弱,这样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就会降低。目前,标准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可靠性要求和测试要求。
主题报告

栾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

智能网联汽车伴随汽车行业的发展,经济基础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上层建筑新规则的需求,我们简单地把整个行业发展和规则修订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是传统的道交的规定,遇到一些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新问题之后初步需要调整的问题发现的阶段。第二阶段,正处在的阶段就是道路测试的阶段,需要一些道路测试的指引,道路测试的规范。第三阶段,试商用的阶段,我们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第四阶段,规模化商用。
主题报告

李春

苏州金龙客车总工程师

苏州金龙应该是最理解客车的底盘系统的客车企业,在2014 年就进行了客车的线控自动和线控转向的研发,当时想做国内最好的基于客车的线控自动都和线控平台,在这方面投入很多工作,自主研发了线控自动技术和线控转向技术。
主题报告

陈春霖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能座舱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围绕着场景来开发,我们有时候认为创新不一定源自于技术的驱动,而大部分应该对于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在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以后,我们不需要用脚、用手、用眼睛来控制车辆的时候,那个时代,我们的手脚、眼睛就解放了。
主题报告

辛克铎

联通智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能网联时代的到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是更高层次的战略,它是国家的战略,不仅是5G 厂或者某一个供应商的战略。另外一个是更高的技术含量,第三个是更多参与者,第四个是更复杂的架构与形态,第五个是更大的资本需求,第六个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主题报告

王建峰

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营销部总监兼市场公关总监

荣威智能座舱有五大核心特征,首先聚焦巨能全舱的空间,实现人和车交互升级。第二个是聚焦全舱成员。第三个就是个性化定制。第四个是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万物的升级。第五个是无摩擦的交互理念,就像空气一样,你看不到它,但身处其中。
主题报告

闫枫

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技术官(CTO)

无论智能座舱也好,自动驾驶也好,归结到最后就是解决人、车、环境三者的数据关系。怎么更好利用数据提升人车的交互关系,怎么用数据更好提升车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最终能实现对整个出行更好服务,是行业思考的更大的课题。
主题报告

席忠民

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电动智能网联正在成为数字移动终端,车可以连接所有东西,能做到万物互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情况跟传统汽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车是大数据的车,数据化的车,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方面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做交付,就不是单一的过程,全价值链在发生极大的变化。
主题报告

孙会峰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新的商业形态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变化?一是车本身的属性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家都认为它由机械产品转化成软件驱动的平台型的产品,当然它所带来的软件驱动的量的变化,其实我们可以说这些算法、数据、软件在产品中价值的占比会显著提升,当然对于产品的影响、结构的影响也会很大。二是产业的价值,这样的变化倒逼过去整个产业模式从整机,零部件传统方式转向平台+ 终端的方式。三是重构出行的体验。
主题报告

安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高速增长期转向高质量发展期的关键时刻,要坚定发展信心,抢抓战略机遇,重点在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走出去四个方面下功夫。智能网联汽车及车联网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热点,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分层、分布式的技术支持。
主题报告

吕一平

腾讯产业安全平台部总经理;腾讯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负责人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等于功能安全+ 信息安全。一方面,随着大量新技术和网联功能的引入,智能网联信息安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安全影响重大。面对全新的安全挑战,产业互联网安全急需升级能力。他强调,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全局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
主题报告

Ian Smythe

安谋有限责任公司全球市场副总裁

实现自动驾驶并非易事,在技术和法规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未来,驾驶员将不需要过多地参与驾驶过程,大多数工作都将由计算机承担。他表示,自动驾驶的部署之路任重而道远,安谋在其中开展了很多工作,希望全行业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助推自动驾驶更好发展。
主题报告

邱巍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生态创新官

驭势科技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拥有全天候、多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并且具有无人接驳车、无人观光车、无人小巴等微循环车型。驭势科技希望开发一个车规级的车载计算平台,支持各个场景的应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行业携手,联合开发共同创造,希望通过不断积累,最终实现安全驾驶。
主题报告

马潍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CEO

算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新算法所需算力增长超过摩尔定律。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嵌入软件的算力优化方法可有效提升算力。目前,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完成L4 级解决方案的服务接口定义、消息转换、软件重构、AI 算子迁移与训练。
主题报告

万蕾

华为Fellow;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无线标准首席

软件将占未来汽车创新的90%,现在80% 的汽车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来自软件,电子和电气系统的组合。软件定义汽车给行业和研发人员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主题报告

刘健皓

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联网安全事业部主任

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电动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汽车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安全隐患,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时代的安全问题。360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实验室在保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案例。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要用生态和供应链的能力去解决。
主题报告

党伟光

新思科技汽车事业部总监

网络信息安全对车辆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软件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质量、行车安全以及车辆安全。新思解决方案涵盖了整个汽车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希望未来可以与更多的车企和供应商开展合作,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更多发展。
主题报告

俞春俊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交通管理理念一定要创新,要打破自己的思维束缚,所有的底线就是恪守安全,严守底线,他还鼓励大家去探索,合理竞争,不要搞垄断,并建立一套完善机制。
主题报告

慧飞

长安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智能高速子系统要考虑的功能架构是高速公路能不能从设计到维护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能不能实现全天候的通行,能不能实现高速公路上安全效率和能耗的节能提升。
主题报告

张博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

智能驾驶显著的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提高交通效率。滴滴的科技战略是AI For Transportation,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解决信息流动问题,滴滴希望解决物理世界人和物体的流动。
主题报告

王云石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所中国能源和交通中心主任

个人进行驾驶出行不利于智慧城市交通发展需求,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同步发展。低速无人驾驶车要达到L4 水平,并在有限制的营运范围,速度最高每小时40 公里,巡航速度16-24 公里,同时也是可以共享道路行驶权。
主题报告

白新平

四维图新副总裁

汽车后装市场的特点是产品更新换代快,有更多低成本的试错机会,后装市场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和客户思维。目前来看,可以从音质和有声读物方面提高车载系统的用户体验。音源、音频解码和公放系统、喇叭是车载系统好坏的决定因素。
主题报告

申东亨

韩国5G 产业专家,RSUPPORT 首席战略官

5G 鼓励无人驾驶和Maas 的扩展,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但预计会对汽车OEM 产业产生需求减少和议价能力降低的负面影响。5G 有eMBB、mMTC、URLLC,超现实型内容环境。这个趋势对汽车厂商构成威胁。
主题报告

余恩源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用高质量、低成本实现无人车制造,中国无人车提高世界竞争力的最好途径就是落地,去造最好的产品,性价比最好的产品,整合最好的供应链。
主题报告

顾维玺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系统架构师

AI 评估是AI 技术和传统的汽车交通业之间的桥梁,合理全面科学建立AI 技术和汽车是重要一环。AI 产品技术的质量评测和AI 产品技术的性价比评测构成科学、合理的公正的人工智能技术质量评价评估体系设计。
主持人

邓志东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教授

主题报告

陆永青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鲲云科技首席科学家

当整个架构可定制时,我们根本不需要在运行时输入任何指令,这就意味着定制化能够帮助我们以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
主题报告

葛树志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发起人

汽车的智能驾驶级别越高越接近智能汽车,汽车的网联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网联汽车,汽车驾驶级别和网联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发展是个同动的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迭代、相互提升。
主题报告

段伟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在独立自主生活的时代,我们可能会产生对机器迷恋和上瘾的症状,在这样一个泛智能体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人工智能、面对智能机器?。
主题报告

王刚

阿里巴巴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

在未来的五年,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物流车的无人化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整个社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到来的必然选择。
主持人

张浩

北京智能计算产业研究院院长

北京智能计算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浩主持了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
主题报告

李英达

韩国风险创业学会副会长

未来汽车行业需要模式化的转型,现在的车是可触可见的独立的实体,但我们要转变思维,用新的模式,从出行的角度看待汽车行业,这意味着汽车未必是可见可摸的,它是移动交通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主题报告

安学军

中科院计算所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主任

信息技术大大促进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尤其电子控制技术的产生,使得汽车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性不断完善。而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汽车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未来汽车产业演化如何,还要看具体场景。
主题报告

夏珩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智能汽车的实质就是把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连接能力和感知能力和汽车进行更深度的融合,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感知能力、连接能力就是第二代智能汽车要首先打造的平台。
主题报告

Julien Maynard

Ricardo 电子驱动、变速器和车辆先进技术副总裁

无人驾驶汽车是非常好的商业案例,货运行业最终会采取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去区分不同的货运运输类别,交通的运输类型也会不断改变,货运将会越来越快。
主题报告

郭阳

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

百度认为,自动驾驶应该先从合适的场景去做,而不是开始就做比较全面的自动驾驶汽车,而要把功能集成在现有汽车中,必然要使所生产的自动驾驶产品符合现有汽车业界的功能规范和规律。
主题报告

许亮

商汤科技运营执行总监

关于智能网联出行的整体解决方案,商汤想打造的,是基于云平台的技术,实现人脸识别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车主身份、车辆、交通信号的识别,通过云平台实现完整的架构。
主题报告

吴楠

图森未来合伙人兼产品副总裁

技术变革的本质体现在物流领域,主要有两点,分别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种情况下,只有L4 等级以上的系统才能真正较大规模地体现出经济的价值。
对话主持人

慕容特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办公室总经理

如今车辆不再是从A 到B 的运输工具,而是越来越变成了一种智能的形式,这是行业的变革。
对话嘉宾

安尔翰

戴姆勒大中华区高级执行副总裁

未来汽车对于客户越来越重要,因此软件功能一定要跟得上。我们卖的不仅仅是可持续的车辆,而更希望通过软件做更多的分享,打造生态系统。
对话嘉宾

李震宇

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

等到多年后智能网联汽车出现时,人们对车辆的使用方式和拥有方式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彼时,技术仍然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软件、人工智能,甚至云端、基础设施起的作用肯定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大很多。
主题报告

陶琳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

未来车一旦实现全自动驾驶后,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就不仅是工具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了。某种意义上来讲,车是人的助理,当它把人送到目的地后,就可以自己去做人想要它做的事情,车与人成为了合作伙伴。
对话嘉宾

杨冬生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兼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

车应当是一个社交工具、生活工具,而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在智能时代,打电话、发短信只是手机功能的1% 或者是5%,汽车也是一样,未来汽车应该更多地满足生活需要,出行只是它功能的一部分。
对话主持人

赵福全

世界汽车工程师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我相信大浪淘沙只要能胜几家,中国汽车产业就有新生的力量。你们一定要相信,没有二十年前的吉利、长城、比亚迪企业的参与,就没有今天自主品牌的辉煌。
主题报告

李想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这四年多时间我们一直做增程式电动汽车,最后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能不能让一辆新能源汽车获得跟燃油车相同的BOM 成本?能不能让电动车拥有跟燃油车相同的市场规模,而不需要建一堆充电桩?
对话嘉宾

朱江明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对于一个车子而言,最终应该满足用户两点需求,一是驾驶更轻松,二是乘坐更舒适。今年我们有一个硬指标,要做一百万次试驾,我们面对世界的不理解和不了解,唯一的方法是去一点一点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
对话嘉宾

秦力洪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

蔚来这几年最大的困难不是融资、研发、销售,或者公司管理,而是在社会上面对的大量置疑。置疑和不信任的背后,并不是基于理性思辨的结果,而是基于不了解,或者说是不愿意了解。
对话嘉宾

顾宏地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

小鹏汽车的本质和初衷是想重新定义一个新物种,什么是智能汽车?在智能方面怎么跟用户紧密的沟通?怎么打造跟传统车厂和传统车不一样的极致用户体验?
成果发布主持人

姚振智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闭幕式

殷勇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今年大会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参与主办单位规格高;二是本次大会国际化程度高;三是大会同期的展览和体验活动丰富;四是大会发布的成果丰硕。
闭幕式主持人

王江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本届大会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作出了新贡献。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协同发展的共识;二是进一步展示了技术进步的成果;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发展的支撑。

Hosts

主办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Organizers

承办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Address

大会地址

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京沈路与天北路交汇处西北角

电话 010-84600000

乘车路线
观众可乘坐915、915支2、915支3、916、918、923、934、936支、936区、942支、955、970、980、987等公交线路至顺义马连店或花梨坎公交车站下车,步行前往新国展参观即可。


无论您从北京的哪个站点进入地铁乘车,均须汇聚到望京西站换转乘地铁15号线后约10分钟可抵达新国展站。